本篇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海外情报社跨越障碍!国家代表团勇夺金牌, ID:topnews-9
民以食为天。中国人怕是最爱吃的民族跨越障碍!国家代表团勇夺金牌,同时说是对吃最有研究的民族也不为过了。
然而对于外国人来说,独树一帜的中国菜,连它的食用方法都很难搞清楚。
这不,英国一家提供各种伦敦美食、展览、电影信息的平台,time out london,就不太懂中国菜独特的食用方法,错误地食用了小笼包,让亚洲吃货们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大呼:“这是谋杀”!
第一
吃小笼包居然先挤掉汤汁再吃?看得吃货想打人
3月28日,伦敦都市消费指南杂志Time Out London在脸书上传了这段视频。
该节目主要是想要推荐伦敦唐人街上的一家小笼汤包店……
视频中,他们先是介绍了小笼汤包的做法。
并且讲述了汤包的历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1875年。
然而,视频中的主持人在试吃环节,她吃小笼汤包的方法是这样的……
要么在盘子里先把汤包的汤汁挤掉…
要么用筷子把小笼包撕开,让汤汁流干
要么戳破小笼包,甩掉汤汁
如果想再干一点,还可以两只手抓着筷子,用力把小笼汤包里的肉汁给挤干净……
这下,小笼包爱好者们可就不高兴了。
大家都知道,小笼包是中国传统美食,之所以与众不同,关键就在于汤汁。正确吃小笼包的方法应该是把里面的汤汁先吸到嘴里,然后再把包子吃进去。
视频已有84万人围观,3800多条评论中大部分都是对该杂志的批评,有人甚至用“谋杀”形容他们的行为。
还有人把小笼包与英国“国菜”炸鱼薯条类比。
面对一边倒的批评,Time Out london在接受BBC采访时回应:之所以把小笼包戳破,让汁流出来,是为了让观众直观地感受里面的汤汁。
“在视频的后半部分, 你可以看到记者是整口吃掉小笼包,让味蕾充分体验汤汁"爆炸"体验的。”
昨晚,该杂志又发了条脸书,对被“冒犯”的网友们道歉,还虚心向中国乃至亚洲的美食家们求教“怎样正确地吃”。
第二
外国人吃中餐不容易,重重障碍难穿越!
也别太难为不熟悉中餐的外国人了,毕竟想吃到心仪的中国菜,他们可是要跨越重重障碍!
障碍一:这些东西都能吃?!
如果你有不少外国朋友,你一定会发现,在他们之中存在着两种极端:一种是对中国菜有着极致的热爱,每次吃都恨不得连盘子都啃掉;另一种则是敬而远之,将中餐视为洪水猛兽。
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菜与他们的饮食习惯太过相悖,一时之间难以接受。
中餐油腥重,口味重,向来吃沙拉三明治的外国人没见过,也很难跨越心理障碍来适应。
中国人对于动物内脏的热爱,也让外国人匪夷所思。在他们看来,这些是不可食用的部分,连这些都吃的中国人太诡异了!
但一旦他们豁出来尝上一口,便很大概率地会陷入对中餐的爱!
障碍二:我到底该吃些啥?
大家或许在国外的影视作品中见过,外国人吃火鸡,都是整只整只地烤。的确,在他们的饮食习惯里,食材在成菜前后都是清晰可辨的。
而中餐则不同,在花式刀工之下,在调料的印染下,在各式配菜配料的掩映之下,你可能并不会认出你面前的这道菜在上桌之前什么样。
于是,就常有外国人闹出这样的笑话:
有网友表示,她经常和美国朋友一起吃中餐,有一次,她们一起去吃水煮鱼。因为花椒长得很像美国西餐里吃的一种香料豆,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把水煮鱼上面漂着的花椒都挑出来吃了,结果被麻得一边吃,一边喝水,一边感到诧异:中国人怎么会吃这种东西。
还有,一位德国朋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一大盘炒鸡胗,吃完后问中国朋友这是什么,竟然这么好吃。
当随行的中国人告诉他们吃了整整一大盘鸡胗的时候,他们脸都绿了。不过,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因为他们不认得鸡胗,所以下次吃鸡胗的时候还是会很爱吃。
障碍三:两只却如山般沉重!
翻越了这两座大山,还不算完!外国人又再次摔在了筷子面前。
别看这只是小小的两只竹签儿,对他们来说却是重如山!
推特上曾有群老外发起了一个话题,吐槽不会用筷子,是如何严重阻挡了他们品尝中国美味脚步的……
“为啥会有人用筷子吃米饭,那得吃多久啊!” ▽
“我(好像)终于学会使筷子了,而且只花了我18年而已!” ▽
快看,我会用筷子吃饭了,突然觉得自己棒棒哒!” ▽
短视频网站Vine上还有个网红,夸张地形容了中国人使筷子的“超能力”,要多6有多6!
很多老外都纳闷,为啥世上会有这么难用的餐具,两根小棍儿,咋从来不听使唤呢!
于是有一群吃货发明了种解救笨手的餐具:叉筷子!
一头叉子一头筷子,想怎么用怎么用,简直是老外们的福音~
世界之大,饮食习惯各有差异。
能有这样一帮老外,由衷地热爱着中餐,也是件令人骄傲的事情。至于,迷糊的老外弄不懂正确的中餐使用方法?看在他们对中餐如此喜爱的份上,我们就放他们一马吧!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